嵊州48小时,被小笼包耽误的武侠古镇与越剧戏精培训班
嵊州的石板路似乎有种魔力,专门青睐我这种走路不看地的糊涂游客,在崇仁古镇那条被岁月磨得溜光水滑的石板路上,我的脚底猝不及防一滑,整个人瞬间化身失控陀螺,差点儿扑倒旁边那位正倚着斑驳老墙晒太阳的老太太身上——幸好我以惊人的腰力紧急刹车,才避免了一场“碰瓷”风波,老太太抬了抬眼皮,慢悠悠道:“小伙子,慢点儿,这路啊,比王羲之的墨还滑溜!” 我尴尬站稳,心里却不禁感叹,这古镇的石头,怕是早被百年来多少游客的鞋底打磨得油光水滑了。
崇仁古镇:自带武侠BGM的片场
在崇仁古镇里闲逛,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某个大型古装剧拍摄基地,那些敦厚连绵的台门建筑群,古旧砖石砌就的深宅大院,乌瓦高墙如同沉默的守卫者,连檐角上蹲着的石狮子都自带一种睥睨众生的气场,我甚至怀疑,只需0.01秒,我就能脑补出72集荡气回肠的武侠连续剧!
走着走着,一抬头,竟撞见一位白发老太太坐在雕花木窗下打盹,阳光暖融融的,在她脸上投下温柔的光影,恰如一幅精心构图的水墨画,我忍不住想,这画面若是被导演发现,保准能成为某部大片海报上的点睛之笔!
金庭观:墨池边的“集体作案现场”
离开古镇,我奔赴金庭观——书圣王羲之归隐之地,进门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那方传说中的“练字池”,池水浅浅,却挤满了游客,人手一支蘸饱了清水的“毛笔”,在池边光滑的石板上认真地“挥毫泼墨”,那场景,堪称一场盛大的集体行为艺术!写“福”字的,描“寿”字的,还有人试图临摹《兰亭序》的……清水留下的痕迹在阳光下转瞬即逝,却挡不住大家高涨的热情,我忍不住也加入,笨拙地画了个歪歪扭扭的“之”字,心里默念:书圣在上,咱不求形似,但求神似——您老当年“墨染三江”的豪迈,咱这“水染石板”的架势,多少也算沾点边吧?
百丈飞瀑:天然加湿器与“悬崖摄影师”
百丈飞瀑景区简直是天然的巨型加湿器,水流从高崖跌落,水雾弥漫,迎面扑来的清凉水汽瞬间滋润了皮肤,连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新,沿着湿漉漉的石阶上行,瀑布轰鸣声震耳欲聋,水花四溅,仿佛在演奏一曲磅礴的交响乐。
最有趣的是观瀑平台上那些勇敢的“悬崖摄影师”们,为了拍一张与瀑布亲密接触的大片,他们身体悬在栏杆外,手臂伸长到极限,手机在飞溅的水花中岌岌可危,我看得心惊肉跳,忍不住想,这照片拍出来效果如何尚不可知,但为艺术“献身”的精神,绝对值得颁发一枚“勇者勋章”!
舌尖上的终极诱惑:嵊州小笼包
嵊州之行,绕不过去的主角,永远是那笼屉里热气腾腾的小笼包!那薄得近乎透明的面皮,如同吹弹可破的举报信,小心翼翼咬开一个小口,滚烫鲜美的汤汁便迫不及待地涌出,带着猪肉馅料的醇香和一点若有似无的甜,在舌尖炸开,让人猝不及防又欲罢不能,我几乎每日一笼,在“胖三斤”的警告边缘疯狂试探,老马生煎、黄泽豆腐包、越秀路上的小店……每一家都值得为那口鲜甜奔赴。
嵊州真是个奇妙的地方,它既有崇仁古镇那般沉稳厚重的历史骨架,也流淌着金庭观里清水“书法”般的灵动意趣;百丈飞瀑的壮阔如同它深藏不露的底气,而街头巷尾那一笼笼小笼包蒸腾的热气,则是它最熨帖人心的烟火温度。
来嵊州,莫要只做匆匆看客,当你在崇仁的台门间迷路,在金庭观的墨池边“假充风雅”,甚至为拍瀑布冒险探身时,不妨放慢脚步,这里真正的宝藏,往往不在预设的景点里,而在你与当地人擦肩而过的微笑里,在街角小店里老板递过小笼包时的那句“当心烫”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