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州,我差点被蚊子抬走!生态景点生存指南
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旅游博主,我一直以为自己对"生态"二字理解深刻——直到在广州的湿地公园被蚊子群殴,这群长着翅膀的"原住民"用行动告诉我:这里的生态不仅属于花鸟鱼虫,更属于蚊子家族,现在请允许我擦着风油精,用血与泪的教训为您奉上这份《广州生态景点生存指南》。
第一站必须去白云山,这里堪称蚊子界的"黄埔军校",当我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踏入山道时,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广州人走路都带风——但凡停下拍照超过3秒,裸露的皮肤就会成为蚊子们的自助餐厅,最绝的是在半山腰的鸣春谷,我亲眼看见几个本地阿伯淡定地掏出便携式蚊香,在鸟语花香中煮起了功夫茶,仿佛周围盘旋的蚊子是特意安排的氛围组。
转战海珠湿地公园时,我学聪明了,穿着长袖长裤戴着面罩,活像个准备偷菜的忍者,这里的生态确实令人惊叹:白鹭优雅地掠过水面,鸭子排着队从木栈道下钻过,当我蹲下来试图和鸭子进行跨物种对话时,突然感觉后脖颈发凉——原来蚊子大军早就埋伏在芦苇丛里,对我发起了"围脖"战术,建议各位来此务必保持移动状态,毕竟在鸭子眼里,你不过是根会走路的蚊香。
要说真正的"绿色地狱",还得是华南植物园温室区,这里的植物用粘液、尖刺和气味构建出完美的防御工事,而蚊子则在芭蕉叶下建起了五星级度假村,当我被猪笼草的捕虫笼吓得倒退三步时,后脑勺准确无误地撞上了垂下的藤蔓,活像上演了一出植物大战人类的实景剧,不过菠萝蜜树下倒是安全区——毕竟被5斤重的果子砸中的概率可比被蚊子叮低多了。
南沙湿地公园给我上了生动一课:红树林里没有路,只有螃蟹挖的陷阱,每走三步就要和举着钳子的原住民谈判,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烂泥上演"泥浆摔跤",最惊险的是退潮时分,我正蹲着拍招潮蟹,突然发现海水正以比我写稿还快的速度漫上来,最后踩着齐膝深的海水撤退时,背包里还藏着一只搭顺风车的弹涂鱼。
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夜晚教我做人,本想体验野奢露营,结果帐篷外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堪比重金属摇滚现场,凌晨两点被疑似野猪的动静惊醒,握着手电筒的手抖得能把摩尔斯电码发送到外太空,建议各位在树梢挂食物时,顺便把胆子也挂上去风干一下。
经过七天七夜的生态洗礼,我终于悟了:在广州玩生态景点,防蚊液要像喷香水一样分层涂抹,长裤要扎进袜子形成闭环防御,而微笑要时刻准备着——毕竟被蜜蜂追的时候,表情管理是最后的尊严,但说真的,当你在林间看见阳光穿透榕树气根,在滩涂邂逅跃出水面的弹涂鱼,在深夜听到猫头鹰的咕咕声,就会明白这些"甜蜜的负担"正是生态最鲜活的注脚,现在我要去补办被蚊子叼走的身份证了,咱们下期"老王与自然搏斗记"再见!